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站内搜索:
院长信箱
|
在线咨询
|
人才招聘
|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院况简介
领导班子
获奖荣誉
机构设置
院长致辞
资质证书
发展历程
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图片新闻
公告通知
微信推文精选
政策法规
质量管理
认证证书
方针与目标
管理动态
行业资讯
首 页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在线咨询
工程案例
典型项目
获奖项目
业务范围
森林资源监测与调查规划设计
交通市政规划设计
勘察测量设计
农业规划设计
建筑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
国土空间规划设计
林产工业设计
工程建设监理
生态环境工程建设
专家介绍
森林资源监测与林业规划设计
农业规划设计
林产工业设计
规划景观设计
勘察测量工程
交通规划设计
建筑规划设计
工程建设监理
文化建设
院志概况
VI识别
党团建设
工会之家
首 页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业务范围
质量管理
工程案例
专家介绍
文化建设
联系我们
首页
>
质理管理
>
行业资讯
推动城市群布局“组团式、网络化”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3日 访问次数:30
城市群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在引导人口和要素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稳步推进城市群建设,19个城市群承载了全国70%以上的人口、贡献了8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
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这一重要部署,明确了下一阶段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思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破解传统“摊大饼”式发展带来的“大城市病”,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在更大范围上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与治理机制协同联动,从而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组团式、网络化”布局,即依托中心城市辐射,通过以点带面、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等举措,在特定区域内打造多个城市或功能节点,形成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为纵轴、大中小城市协调联动与城乡深度融合为横轴的跨地区、多中心、多层级网络型城市区域格局。
“强城、建圈、组群”是城市发展基本规律。让不同类型城市发挥各自承载功能,不同人群找到适宜的工作生活空间,需从多方面持续发力。
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协调。积极探索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支撑区域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机制。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完善协同保障机制,健全跨区域生态协作机制,统筹布局人口、产业、交通、城镇、生态等重大事项,创新城市群治理新模式。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建设互联互通、便捷高效的“铁水公空”立体交通网络,打造“1小时通勤圈”,以交通融合带动要素集聚,最大限度发挥交通网络的复合型功能。统筹布局5G、数据中心、新能源充电设施、电子商务、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等,探索数字智慧城市群建设。
深化产业协同梯次培育。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为抓手,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推动区域创新要素和产业集群联动生长,实现整体产业能级跃升。引导城市群内部产业合理分工,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布局产业链,建设产业合作园区,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加快建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现代化产业都市圈,立足各地产业基础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形成梯次分布、链式配套的产业生态。
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统筹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深化政务服务跨区域合作,推动准入标准一体化、市场监管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在更大区域建立更为优良的营商环境,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着力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统筹推动医疗、教育、文化、养老、文旅等公共服务更加便利可及,让群众早日实现“家门口办全域事”。此外,还需扩大“跨省通办”事项范围,完善社会保障转移接续机制。
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成的,必须尊重要素聚集规律,充分考虑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和实际发展水平,科学确定规划范围,合理把握工作节奏,因地制宜、久久为功,保证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行稳致远。(作者: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城南中路232号 电话:0731-85365808 网址:
www.hnafi.com.cn
版权所有: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5 HPG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02047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