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站内搜索:
院长信箱
|
在线咨询
|
人才招聘
|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院况简介
领导班子
获奖荣誉
机构设置
院长致辞
资质证书
发展历程
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图片新闻
公告通知
微信推文精选
政策法规
质量管理
认证证书
方针与目标
管理动态
行业资讯
首 页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在线咨询
工程案例
典型项目
获奖项目
业务范围
森林资源监测与调查规划设计
交通市政规划设计
勘察测量设计
农业规划设计
建筑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
国土空间规划设计
林产工业设计
工程建设监理
生态环境工程建设
林权交易服务
鸿林餐饮住宿
专家介绍
森林资源监测与林业规划设计
农业规划设计
林产工业设计
规划景观设计
勘察测量工程
交通规划设计
建筑规划设计
工程建设监理
文化建设
院志概况
VI识别
党团建设
工会之家
首 页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业务范围
质量管理
工程案例
专家介绍
文化建设
联系我们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
来源: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5日 访问次数:6463
机器代替人力 提高生产效率
白露时节,秋意渐盛。在明光市苏巷镇戴巷村,却看不到秋天的影子。1.5万亩高标准农田,整齐连片,郁郁葱葱,在阳光下绿得晃眼。8月31日上午,种植大户周学华来到自家田间,熟练地操作起两台植保无人机。
“几百亩地,一天就能喷洒完。”周学华自豪地说,从2017年开始,他以每亩500元价格,从当地村民手中流转了400多亩地,只由夫妻二人管护。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造,目前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从播种到施肥、打药,再到收割,使用植保无人机、旋耕播种机等机器,代替人力。
机械化耕作的前提是土地连片和设施完备。“村里三年前可不是这样。那时一亩地分为好几块田,到了该排灌的时候,进水没渠、排水没沟,只能漫灌,而且每块田的灌溉需求不同,很是麻烦。有的田边没有大路,播种、收割的机器不方便进田。”戴巷村党总支书记曹士楼介绍,现在,土地集中交给了种植大户,每个大户至少有300亩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下,灌溉渠修好了,能灌能排,再也不用担心。道路硬化了,农业机械可以直接下田,田里再看不到弯腰的农民。“我家的15亩地也流转出去了,不种地还能有收益!眼看着全村都在机械化种植,效率高、效果好,亩产量也在增加,我心里别提多甜了!”曹士楼说。
在明光市蒋集镇蒋岗村,同样的万亩高标准农田中,饱满的稻穗低垂,这里的水稻已接近成熟,9月底就可收割。稻田黄绿相间,一眼望不到头,田里点缀着几座小桥和亭子,交相辉映。据了解,今年4月,四川广元农发集团定远分公司流转了村集体整合的1万多亩地,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现代农业。“现在你们看到的,是我们种植的第一季第一产水稻,预计亩产量能达到750公斤。”该公司负责人吴敬善笑着介绍,“我们接下来还要打造观光农业,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水稻收割完成后,将种上万亩油菜,等来年春天,油菜花、小桥、流水,吸引游客观光。”
目前,滁州市已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544.2万亩,占耕地面积54.9%,2021年建设任务量全省第一。“近年来,市里充分考虑土地规模流转、产业结构调整等需求,集中土地,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优先建设通田到地末级灌溉渠道、机耕生产道路等设施,引导农田‘宜机化’改造。”滁州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王晋说,此外,滁州市还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推进农田建设与村庄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拓展农村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功能。
“互联网+农业” 精准管护农田
万物互联的时代,物联网技术让高标准农田大放异彩。
在天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农田“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智慧农业指挥调度中心内,大屏上展示着智慧农业的运行后台,平台板块包括水稻和芡实精准生产管理、农产品网上展厅等9个板块。经工作人员操作,记者看到产业园内高标准农田作物的实时生产情况。“目前,产业园已经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其中,95%农田全面使用物联网监控技术。”天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叶恒田介绍,2019年开始智能化建设,在高标准农田基础上,通过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采集水稻、芡实生产的关键数据。
在产区农田一角,记者看到一台远程农田自控闸门设备。“打开手机软件,可实时看到稻田里的水深。只要点一下,就能远程控制闸门开关。”叶恒田告诉记者,土壤墒情也能及时监测,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在手机上还能看到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等数据。“以前仅凭经验种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哪块田缺水了,是否要追肥,虫害情况怎么样,在手机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叶恒田说。
在叶恒田眼里,高标准农田不仅是修路挖渠,更是利用现代化智能设备和先进技术,让生产方式和产品质量都达到高标准水平。据他介绍,天长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20万亩农田,通过“田、路、水、电、网”的综合开发,已建成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的智慧化高标准农田。
芜湖市三山经开区峨桥镇浮山村的种植大户桂万发也感触颇深。“我种了几十年的田,一直认为这是体力活,现在的高标准农田,居然能实现全程无人化,种田变成了技术活!”桂万发告诉记者,改造完成后,亩产量提升了14%,大米品质得到提升,价格也卖得更高了。
近年来,芜湖市探索打造“高标准农田+特色产业”,发展智慧农业。配套建设田、土、水、路等工程,同步建设田间智能设施,通过对水稻生产全过程信息感知、定量决策、精准投入和智能作业等手段,实现高品质农产品输出。
粮食品质提升,进一步推动品牌建设。“三山经开区利用长江中下游‘鱼米之乡’地域优势,立足优质稻米生产,结合‘芜湖大米’品牌打造,将高标准农田项目和‘芜湖大米’基地建设紧密挂钩。”芜湖市三山经开区农村发展局局长马斌介绍,2020年以来,全市建设高标准优质大米原粮生产示范基地15万亩,亩均较常规水稻增效330元。
基础设施升级 发展绿色农业
在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政和村,润程家庭农场的高标准农田与别的地方不同,田里看不到用于排灌的明渠。农场负责人周能为今年50岁,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我利用高标准农田改造这个机会,把所有农田明渠排灌改为暗管排灌,用无压管网灌溉农田,可以节约不少水资源。而且,暗管能减少水土流失,优化农田的生态环境。”周能为说。
暗管灌溉实施后,周能为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以其为基础,结合村里农厕粪污集中收储项目,以有机肥料替代了化学肥料。“粪污是最好的原生态肥料,将粪污用到农业生产中,就是变废为宝。”周能为告诉记者,家庭农场利用智能水肥一体机,将加入微量元素的粪污与清水配比,通过暗管排向各个田口,只需在手机App操作,就可完成600余亩高标准农田的灌溉和追肥工作。“这个系统还能实时监测气温、风力、农田含水量以及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我可以根据提示,对水量、肥量精准调节。”
改善高标准农田生产条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很关键。“我们鼓励种植大户减量施用农药化肥、利用种养废弃物,采取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方法,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芜湖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钱扬贵介绍,六郎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润程家庭农场、戴二保家庭农场两个家庭农场粪污设施,可将周边5000余户农户家庭粪污资源用于农田耕种肥料,不仅解决了农村卫生厕所粪污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减少农业生产化肥用量,方便农业机械作业,推动了绿色农业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积极推广和应用现代农业科技。省农业农村厅综合开发局综合处处长王猛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950万亩,占耕地面积56.1%。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粮食平均亩产增加100斤以上,为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粮食生产“17连丰”作出了积极贡献。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比非项目区高出350元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城南中路232号 电话:0731-85365808 网址:
www.hnafi.com.cn
版权所有: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5 HPG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0204714号